葛萊茵奧普演出回顧
衷心感謝每一位觀眾,感謝你們的到來、支持與回饋,讓這段創作旅程充滿了意義。每一次掌聲、每一句笑聲、每一個專注的眼神,都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感謝你們購票觀賞,選擇與我們一起度過這段時間,並分享你們的感受與想法,這份力量將伴隨我們繼續前行。
同時,也感謝幕後每一位夥伴,無論是舞台、燈光、音效、服化、行政等協助演出的每一個你。創作的過程中難免迷茫與挑戰,但正因為有你們的幫助,才能讓整個演出更加完整,衷心感謝你們的付出。
接下來,棚內人劇團將於 9月4、5、6日 在 剝皮寮 帶來《冥王星》的演出,也期待大家持續關注與支持。
未來,我們將帶來更多充滿想像與深度的作品——我們未來見。

觀眾回饋
很利用場地,那前後四扇門機關重重 燈光變化豐富 破繭而出的生物 疏離又與人貼近 莫名想到 柏格曼劇團的羊之歌 單人 獨角戲 很厲害
覺得題材很有 意思,演員表現也好,聽說是自編自導自演很令人佩服,一人飾演三角來說真的很好林先生和面試都很有帶入感,特別喜歡在面試聲音逐漸變成回音沉浸深海裡的那邊,特別雞皮疙瘩
不斷重複思考該如何分享這部戲帶給我的感受 這場演出最直觀的感受是乾淨俐落、精準的表演與呈現手法, 反而會讓我更期待如果有一天這位演員展示真實樣貌的自己會是什麼狀態呢?非常期待棚內人劇團接下來的作品!
前幾天還跟朋友聊到藝穗的精髓與看點之一,或許就是「空間」吧~這個演出不只跟空間緊密連結,更將場地抹上一層神秘、謎樣的氛圍(為避免劇透就不舉例了,總之這個小小的場地比表面上看起來複雜一些),上面下面、裡裡外外都用到了,而且與內容呼應互補,畫面也滿好看。
演出設計別具巧思,觀眾一入座便能在桌上找到信封,裡面有面試者資料與觀察報告。這份報告將演出分為四個段落,如同導聆般提供重點,讓觀眾在欣賞時能有所依循。 段落依序展開:新生的片刻、中年的剖析、少年的面試、狗狗的最終。若依循觀察提示,能更清楚看見各章節的線索。我會建議,觀察報告可以在覺得看不懂時再偷看,先用自己的能耐去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樣也能增添觀演的樂趣。 現場的空間運用十分突出:門的開闔、雪花的飄落、告示牌的展示,都營造出鮮明氛圍。接近尾聲時,甚至還出現觀眾入場的小插曲,成為這場演出的特別記憶。 整體而言,這是一個帶有結構安排並留有詮釋空間的作品。觀眾既可以依循觀察重點理解故事,也能自由拼湊線索,找到屬於自己的連結與感受。
藝穗節的場地都很有趣,今天的演出場所在大稻埕附近的House of Story Wear 永續百貨的三樓,這個空間算是偏狹長但還算方正,演員可以遊走在整個空間裡。場上兩張大桌子,長邊兩側擺放位置(一側大約六位),桌上兩盞燈、座位對應處放著資料袋,有一種「圍讀」的感覺。(演前說明中有提到,資料袋不可攜出,於是不習慣演前看說明的我,只能在最後空檔就著微弱燈光迅速翻閱,資料裡面說著葛萊茵奧普的形成,他的樣貌以及那名男子的履歷。基本上葛萊茵奧普的訊息可以從演出時旁白裡得知)。









